**粉碎十大“科学”流言,碧悟科技与您一同探求真知**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各类“科学”流言在网络上肆意传播,误导公众,混淆视听。为了帮助大家明辨是非,提升科学素养,北京市科协、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的“科学”流言求真榜再次出击,粉碎了2023年度十大“科学”流言。作为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传播的碧悟科技有限公司,我们深感责任重大,特此撰写本文,与大家一同探求科学真相。
流言一: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。真相是,二维码并不会用尽。以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付款码为例,这个二维码矩阵中有625个小方块,除去定位、纠错等功能方块,还剩478个方块,每个方块有黑白两种颜色,理论上可以组成数量庞大的二维码。而在实际应用中,二维码的容量远远超过了我们通常需要存储的数据量,而且二维码具有实时和时空特性,已经过期的二维码可以重复使用。当然,我们也要意识到,二维码只是一个阶段性过渡,未来必然会被更高阶的服务替代。
流言二: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,就能用基因技术分析智商、情商等指标,评判孩子未来能否成才。真相是,目前没有可靠研究和文献证明天赋与人类哪些特定的基因有关,这样的检测没有科学依据。即便使用非常科学严谨的方法,检测基因进行关联疾病预测,也很难做到100%准确。因此,家长们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基因检测预测孩子未来的说法。
流言三: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会释放致癌物质。真相是,保鲜膜有多种,大家对保鲜膜“致癌性”的担忧主要针对聚氯乙烯(PVC)类保鲜膜。含有增塑剂的PVC保鲜膜如果使用不当,确实存在一定风险。但研究显示,增塑剂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潜在影响有限,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浓度通常远低于导致健康问题的剂量。因此,只要合理使用,并购买正规产品,就不用担心保鲜膜会致癌。
流言四:新能源汽车的辐射很强,长期开这类车会导致癌症。真相是,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,新能源汽车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均控制在国标百分之一以内,用户不用担心。此外,测评数据显示,电动车的平均电磁辐射得分高于燃油车,说明新能源汽车只要经过合理良好的设计,电磁辐射可以比燃油车更低。
流言五:老年人“吊颈健身”可以治疗颈椎病。真相是,“吊颈健身”虽然参考了临床上的牵引原理,但自己盲目操作并不可取。运动前一定要对自己身体进行合理评估,不能盲目模仿,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。
流言六:买来的螃蟹有“针眼”,是被注水、注胶或打了兴奋剂。真相是,市场上的螃蟹身上的小孔并非注水、注胶或打兴奋剂造成的,而是螃蟹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受伤,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。螃蟹上市时的外壳非常坚硬,要想穿透它注入液体或药物,费时费力且大概率会扎破螃蟹内脏,导致螃蟹在短时间内死亡,商家得不偿失。
流言七:辐照食品被放射性射线照射过,带有放射性,不能食用。真相是,辐照食品不会产生放射性。食品辐照主要使用从辐射源发出的带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或γ射线等对食品进行照射,以杀灭食品中虫卵、细菌等有害物质,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。在辐照过程中,放射性元素并没有被发射到食品上,也没有和食品直接接触,所以辐照食品上不会沾染放射性物质。
此外,还有基因检测能“剧透”孩子天赋、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.3亿年、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、电水壶烧的水损伤神经还致癌、网红“防猝死套餐”可以预防猝死、睡光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、身份证会被手机消磁、食用含碘盐可预防核辐射、相机像素越高拍出的照片越清晰、“倒挂控水法”能救溺水者等流言,也都被一一粉碎。
碧悟科技有限公司深知,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。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,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,展示科技成就,让更多人热爱科学、崇尚科学。让我们一同粉碎流言,探求真知,共创美好未来!
上一篇:上海市委全会追认:开除高奕奕党籍
下一篇:韩客机失事前6分钟详情公布